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达人网首页>人物访谈>设计师崔树:好的设计是表皮之下的生活方式

设计师崔树:好的设计是表皮之下的生活方式

2018-12-12 11:50 文章来源: 营造家奖 责任编辑: 文致中和 (评论10条) 浏览量: 9084

2018「营造家奖」已经落幕有一段时间啦,在答辩会和颁奖典礼上,总有参赛设计师告诉我们「好喜欢崔树老师啊!」,这跟崔树在答辩会和颁奖典礼沙龙上做表现出的真诚和真实分不开。

「我们从不把自己当评审老师,我是评审,但不是老师,如果一个设计师还把自己当老师,那他还活在上个时代。」崔树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说。


崔树可能不知道的是,在2018「营造家奖」的启动仪式上,他的一番「离家出走」的言论还引起部分设计师的误解,但答辩会和颁奖典礼之后,很多设计师很快又被他圈粉。今天我们的采访,就带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崔树,了解他眼中的好设计,以及他觉得大家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嗯,崔树说自己不是老师,但他是一个严厉的评审…


评审介绍

崔树

2018「营造家奖」评审,中国80后设计师领军人物,首届中国设计星冠军,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杰出中青年设计师,CUN寸DESIGN品牌创始人。近几年来,凭借夺冠的经验和80后独有的视野,崔树正带领着CUN寸DESIGN以及中国设计力量新生代在设计道路上并肩前行。


很多设计师还停留在对视觉效果的追求上 


采访的一开始,我们就给崔树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次的评审过程中,觉得好好住认证设计师群体身上普遍存在哪些不足?


面对这样的提问,崔树直言不讳:「很多年轻设计师还停留在对视觉效果的追求上。」


视觉的感受其实就是风格,在大家还不知道怎么做设计的时候,很多设计师会选择先满足视觉感受,并且大部分客户对自己需求的形容也是先从视觉入手,比如:「我喜欢白色」「我喜欢木头」「我喜欢新中式」,大家所有沟通的渠道和领域都是用视觉的元素在表达,这也就导致了视觉感受的先入为主。


但是,到后来设计师是否是按照视觉感受去完成一个作品,那就取决于设计师的进步和对设计的理解了。它一定是一个这样的阶段。所有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同时,崔树也表示,即便是单单追求满足视觉感受,很多设计师也会被一些常规的套路给限制了创造力,比如卫浴空间的设计。


且不说卫生间跟整个空间的关系,也不去思考卫生间是业主生活方式的组成。单单将卫生间的设计限定在10平米的空间里,它的视觉可能性也很大。比如镜子的设计,每个人都是在洗手台上设计一个镜子,但是不是可以在别的位置去设置这个镜子?或者你有没有考虑过把那面镜子设置得有一些情绪?以及吊顶,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都是两种材料,一个是铝塑板的吊顶,一个是防水石膏板的吊顶。除了这两种吊顶,你能不能做造型?你有没有勇气「裸顶」?即便在单单在10平米的空间里,就在满足视觉感受这件事上,很多设计师也没有解放自己。


不过正如崔树在颁奖典礼上宣布卫浴金奖从缺时所说的,「优秀是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不满足,这样未来才可期」,他所看到的年轻设计师身上不足,也是他们未来进步的空间。

▲ 崔树在2018「营造家奖」颁奖典礼上宣布「年度最佳卫浴设计奖」金奖从缺


好的设计是表皮之下的生活方式 


虽然崔树指出了部分年轻设计师的不足,但他也表示在评审过程中,还是看到很多设计师开始思考表皮之下的东西,尤其是本届「营造家奖」的金奖作品,可以说都是实至名归。


李敢这次拿了厨房金奖,因为他的厨房设计得真的很好,因为厨房的设定和客厅的调整,改变了整个的生活方式和整个房子的气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打个比方,我们把所有李敢喜欢的东西全部拿掉,撤掉,没有他喜欢的白橡木啊花艺啊那些,还原到3d里去,渲染成一个白模,一个纯白的空间,这个时候你再进去,在白色的台子上冲一杯咖啡,坐在旁边的白沙发上,你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生活。因为他已经在表皮之下设置了生活方式和动线。这就是它好的地方。

▲ 设计师@李敢 获奖作品


在崔树看来,好的设计是生活方式的体现,而这个体现不单一局限在表皮上。


我2013年10月份去了台湾日月潭的涵碧楼,Kerry Hill设计的。去之前,我看过这个酒店的一些照片,设计师用了很多黄金柚木,说实话,那些照片很一般,看起来就像我们某个四线城市的招待所。我2013年真正去住那个酒店的时候,涵碧楼已经建成有10年了,但是,到今天为止,日月潭涵碧楼可以说是我居住体验最好的一个酒店。它从视觉和造型上看,并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设计,但是你真正去跟那个空间去接触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空间绝对是最棒的,最恰当的,最适合的。所以设计到最后,表皮只是附加的东西,就像一道菜做到最后的鸡精和味精。

▲ 台湾日月潭涵碧楼酒店,设计师为Kerry Hill,图片来源涵碧楼酒店官方网站:http://www.thelalu.com.tw


做好设计,关注人就好了 


在颁奖典礼上,评审崔树和张丽宝都曾提到设计的阶段,在这次的采访中,崔树对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


简单的来说,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处在第一个阶段的设计师,是美好视觉的追随者,这个时候你考虑更多的是视觉;处在第二个阶段的设计师,是设计方法的把控者,这个时候设计师已经开始考虑技法和尺度的拿捏了;处在第三个阶段的设计师,是关注人的生活者,这个阶段才是你对设计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


崔树坦言,这些都是设计师必经的阶段,自己也曾经历过:


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效果图表现,这也是视觉。一直到2008年之前,我都很喜欢把效果图表现得很好。这个过程,可能连优质的设计视觉都没做到,因为它只停留在电脑上。后来,开始把效果图呈现出来,呈现的过程其实也是在「造型」或者是「造景」。最后你会发现,你造出来的东西,未必是你最终想要的,它可能好看,却未必是对的。


大概从2010年开始,我才开始认真考虑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从那时候开始,学着去放弃一些东西,开始以有方法的形式去做设计。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在使劲寻找。我觉得我现在处于设计的第三个阶段,但我在这个阶段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 崔树设计作品,CUN寸DESIGN 办公室,图片来源:CUN寸DESIGN


崔树也表示,这三个阶段并不是一个渐进式的时间轴,也会有跳跃性的成长。「我看到有90后的设计师也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生活拥抱大家是不分时间的。」


如何在这三个阶段中不断打破自己,快速成长,崔树给的建议是:关注人就好了。


关注人,你会得到更多的内容。这里的人,既包括业主,也包括设计师自己。我们能看到,今年得奖的这些作品背后都是人啊,那些技法最后都是服务于人的。我举个例子,MAO宅的背后,完全是业主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业主的样子,而从设计师的获奖感言你也可以看到,设计师也在关注自己,他在关注自己跟业主的沟通,他在关注自己的成长。

▲ 设计师李成(好好住昵称:Shinlee)获奖作品


崔树也解释说,不断打破自己,就是他在2018「营造家奖」启动仪式上所倡导的「离家出走」。这里的「家」,不是业主的家,而是设计师的「舒适区」。


有的设计师可能经验很丰富,手法很成熟,甚至在第二个阶段里已经可以做到顶级,但这个时候他如果不「离家出走」,不打破自己,他可能会一直enjoy在这个阶段。等哪天他意识到,为了人,设计可以手法都不要,那他又蜕变了,又到了另一个阶段。


除此之外,崔树认为年轻设计师去接触和感受一些大师的作品也是很必要的。


大师能留给我们的是物化的作品,你要通过这个物化的作品去了解,这个时间段大师在他的人生里面他是怎么思考的,然后你会根据他的思考逻辑去看到一个大师的精神,是否能受到这个精神的启迪和影响,就取决于你自己了。我基本上就是这个逻辑。我会选择特定的某个大师,连着看他的几个项目,然后分析他设计背后的逻辑。


去了涵碧楼后,我就开始追着 Kerry Hill 的酒店去看。2014年的时候,Kerry Hill设计的东京虎之门的安缦酒店开业的时候,我也去了,我是第一个入住的中国人,他只用了火山岩和木头,再一次印证了大师的设计早就跟视觉没有关系了,后来看到有一些设计师在抄他的设计,但只是模仿了他的「皮」。这也是我前面说的设计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你是用你的理解和感受在做设计。

▲ 东京安缦酒店,设计师为Kerry Hill,图片来源安缦酒店官方网站:https://www.aman.com


行业已经从教育式消费变为分享式的消费 


作为设计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崔树也一直在关注着行业的变化。


整个行业已经从一个教育式的消费,变成一个分享式的消费。在以前,设计师是要强权化的,他要告诉业主应该怎么样。这在那时候也是对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业主相对来说是混沌的,设计师相对来说是专业的。


现在不一样了。资讯的扁平化,让业主懂得了更多的专业的知识,当他们找设计师的时候,彼此是一种分享。业主是在把所有的信息拿出来,设计师帮他做梳理和修正,最后由分享得到共识最后产生消费。我有一个业主,他在网上把所有的 minotti 家具选好,还会告诉我,minotti 这款沙发如何如何,他在教育我,而我在学习。未来的趋势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未来要做好设计,你的关注点依然还是人,而不是那些你视为话语权来源的专业的知识和技法。


而作为行业的前辈,崔树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帮助着年轻的从业者,这也是他选择担任「营造家奖」评审的原因。对好好住,崔树表示了高度认可:


好好住就在做这件事,你们在搭建这个生态,搭建这个消费习惯,最重要的是,你们坐上了时间的列车,行业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这个时间段里的消费者就是这样。


在未来,好好住跟崔树也会有更多的合作方式,也许是给大家上课,也许是带着大家做项目,也许是跟大家一起去游学,如果你有什么有意思的想法和提议,也可以在营造家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消息给我们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il1241 2019-4-15 10:34
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引用 城南花已开、 2019-4-9 09:30
时代在变迁,不停的学习,才能在路上
引用 Alita 2019-3-6 09:09
说的很真实!
引用 墨川设计 2019-3-5 13:30
讲的真不错,说到设计的本质
引用 784226520 2019-2-18 22:48
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引用 霍媛/Lola 2019-2-16 15:12
未来要做好设计,你的关注点永远是人,而不是那些你视为话语权来源的专业的知识和技法。
这句话真是说的太好了
学习了
引用 SpiceShadow 2019-2-14 21:19
学到了
引用 它它1989 2019-1-15 14:34
刚毕业,就听前辈说过这么一句话:作为设计师,你们自己都未成家,都没有生活体验,你们怎么能给别人设计家?
那时候,觉得只要设计得到客户认可就够了。
9年后,我才明白这句话。
我希望成为客户家的参与者,而不是他一提出喜爱的设计风格后,我就妄加引导,那设计出来的只是空间,而不是家。
引用 zhangjianwu888 2019-1-2 14:25
说的好,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路上
引用 heqi0624 2018-12-27 09:58
说的很好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