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合作社丨暮鼓庭
“经历了多年的练习,我渐渐想去感受自己。在庭园空间的领域,技法表现都不如情感注入。拿到项目后,解读空间关系、场域性这些都是基础。将当下自我的情感注入到空间,才是工作的趣味所在。近几年,拒绝看专业相关的书籍,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不想看了。感受自己及周边生活,设计的素材用不完。实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听一下罗伯特·舒曼。”——康恒
该项目整体空间体系坐落水面上,建筑的形制与内外空间的秩序采用现代性的表达,干净利落。过渡的连廊、大片落地玻璃制造出通透景观视角,形成流动的空间。由此,景观的秩序性至关重要,需要串联起不同功能的区域,穿行间形成立体、具有多维度丰富感知的空间。
| 空间的轴线
场地以3根轴线串联平衡,制造出空间的秩序感。内部延伸的纵向入口是设计重点。空间内不同角度看向主中庭的框景,需要建立关键视线点。
| 源起:东侧庭园流向主庭园
东侧庭园作为整个设计逻辑的源起,石缝间的绿意倾泻而出,流向整个空间。北侧与主庭园在动线上进入同一视野,需要统一景观设计风格,和谐串联空间,并打造具积极观赏性的视觉落点。
主庭园与东侧庭园室内视角有所关联,需建立衔接关系的轴线。设计将地面撕开裂口,石材奔流过渡至主庭园。
| 汇聚:主庭园丰富空间感受
建筑本身蕴含多个转折与伏笔的意趣,顺沿石材对视线的指引,豁然开朗之时即见主庭,在移动中,能从四方感受到不同的景观情绪。
东侧多功能厅的对望视角与西侧走廊的对望视角,让三个空间在动线上进入同一视野,形成主轴线,设计需要跟随对称的空间分部制造端庄的氛围空间,使用人工材质减少自然的感觉。
主庭园四面通透,并且由于建筑南北二层为观景玻璃,南北两侧的平视视角与二层俯瞰视角都需要考虑得当。
在视线集中的圆形石材处,设置了安静流动的水景。
游览其中,视角转换,可感受到丰富细节。树木的种植疏密制造出不同空间感受,增加视野层次。并在视线集中的圆形石材中设置安静流动的水景,柔化建筑的硬质体块感。在围合中汇集出一个纯粹、静谧的内部空间。
| 过渡:微中庭
顺延步行至走廊尽头,进入微中庭区域,作为中间的过渡区域,要起到衔接的作用,体现空间的转换,设计需平衡人工与自然。
| 沉淀:西侧空间
西侧区域与主庭园相连接,也可隔断为独立空间,经由入口处另一侧大厅抵达。中轴线让进入具有恢宏的仪式感。
项目名称:暮鼓庭
项目地点:中国
庭园面积:约700㎡
设计团队:七月合作社
团队成员:康恒、孙伟、陶大镛、沈博、陶渊鑫
工作内容:概念设计、图纸深化、现场监理
竣工时间:2024.03
建筑设计:罗海
项目摄影:苏圣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