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STUDIO.Y设计余颢凌 | 梦想改造家,妈妈的田园梦
达人设计  / 发表于 昨天 16:39 |家居鉴赏[精选]  / 小户型/梦改/旧改

达人设计

网站总编

私信回帖



在南京市郊区,一栋闲置多年的联排别墅,承载着委托人小于一家人深厚的情感与期盼。这是一幢总面积200㎡、单层约50㎡的四层迷你联排别墅,空间虽小,却装着一家人大大的梦想。小于的父母——于先生和张女士,三十年来始终相濡以沫,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了令人羡慕的温情。于先生长年体贴入微,主动承担家务,让妻子在生活琐事之外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五年前,张女士确诊癌症,于先生更是倾尽心力照顾,每逢周末便带她回郊区老家静养,在自然与亲情的陪伴中,张女士安然度过了五年危险期。而小于心中也悄悄埋下一个愿望:为母亲打造一个亲近自然、充满阳光的田园式家园,让父母能在彼此守护中安度晚年。





然而,实现这个愿望却面临重重困难。这栋别墅自2009年由张女士购入后,因位置偏远、结构缺陷,成了一家人“七进七出”的拉锯战场——楼梯陡峭易摔、室内潮湿霉变、本就有限的空间被切割得更加支离破碎。正是由于单层仅约50㎡的局限,四层空间显得零散而拥挤,多个租客因居住不便相继退租。一家人数次尝试入住,却总因实际困难被迫折返。如今,一家三代决心将其改造为康复与团聚之所,却不得不直面迷你户型带来的多重挑战:无法消除的60cm高差、采光通风严重不足、动线混乱以及顽固的潮湿问题。如何在极有限的空间里,既满足于先生期盼的全家聚餐、女儿舒适卧室、老人便捷电梯,又实现张女士种花弄草的田园梦想,成为设计师必须破解的难题。





原有居住环境
这栋自2009年购入的房子,在多年“七进七出”的波折中,因缺乏持续照料而修缮不善,遗留了许多难题:
1.严重渗漏,室内潮湿屋顶与墙体多处渗水,雨季尤为严重,导致室内潮湿、发霉,空气质量差,影响居住舒适度。
2.采光不足,隐私受扰院内树木过度生长,遮挡阳光,致使室内昏暗;邻居窗户朝向院子,进一步影响采光与隐私。
3.结构老化,存在隐患阳台年久失修,结构不稳;楼梯陡峭狭窄,既占空间也不安全,不利于老人日后生活。
4.空间局促,功能难全单层面积有限,却需容纳多种功能:母亲的小花园、父亲的养鱼区、小于回家时的卧室、老人房、休闲团聚区等,现有布局难以满足。
5.缺乏自然氛围母亲喜爱阳光与自然,但房屋目前阴暗压抑,通风不佳,无法实现她向往的生活环境。





改造时间轴
5月:上门勘测与方案设计6月:正式启动施工11月:全面完工交付,静待业主归家
一场历时半年的暖心改造,让这座沉寂多年的老别墅,终于焕新为充满阳光、自然与爱的理想家。





改造思路
1.引入立体光影:房屋位于联排别墅的中户,原始格局中两侧采光不足,加之院落受封窗与天井结构影响,室内光线受阻。为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在确保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天井,将楼梯位置调整到了新增加的天井部分,并通过三楼开设的天窗,增加通风与采光,让行动动线更加合理和自如。天井的地面是地下室的顶部,我们将地下室顶面局部打开,引入自然光线。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天井被重新规划,楼梯动线安置于此,形成贯穿地下至三层的“叶脉楼梯”。随着时间推移,光影经由天窗洒入,在楼梯、墙面与地板上流转,形成从负一层至三楼的立体光影场景。
2.优化垂直功能:电梯被设置于原过道区域,建立起高效的垂直动线,并释放出更多功能空间,如各层的马桶间、储物区、书柜及水吧台等,极大提升了空间实用性。
3.巧设动线布局:一层采用折返式动线布局,避免客厅直冲入户门,增强了空间的层次与隐私。负一层则利用楼梯下方进行造景,赋予闲置角落以生机。
4.自然私密并存:三个花园均被保留并优化:前院简洁开阔,通过对树木的适当修剪,保障光线充分进入厨房区域;后院以绿篱围合,兼顾私密性与自然视野,园中栾树高大葱郁,为老人房框出一幅四季变幻的树景;顶楼花园通过植被巧妙遮蔽,保护居住隐私,侧墙采用整面落地窗设计,与女儿房外的阅读角遥相呼应,让她在静心阅读的间隙,抬眼便可望见一片青翠。


▲ 原始天井,邻居窗户正对房屋

楼梯间
艺术楼梯将自然意象转化为设计语言。扶手采用镂空叶脉肌理,每一处纹理都模拟树叶脉络的有机形态,线条流畅而富有生命力。白色材质与温润木质踏板形成冷暖对比,既保留极简主义的纯净感,又通过生物形态的细节注入自然气息。设计不仅呼应了“生命与自然”的主题,更让楼梯本身成为一件大型艺术装置,成为空间中流动的视觉焦点。


▼ 楼梯SU模型与落地呈现



改造后的楼梯间引入光线并确保私密。在顶部开设1x2米的天窗,将自然光从上引入,完美避开隔壁邻居的视线干扰,并且在室内退了700mm后,保证两边业主的通风采光。





利用原楼梯间,增加了公卫和家用电梯,极大便利了母亲的康复与老人起居,解决了家庭的垂直交通难题。





楼梯的光影互动是其最动人的设计语汇。侧窗与天窗引入的自然光,穿过镂空叶脉扶手,在墙面与台阶上投下随时间流动的光斑。这些光影如会呼吸的叶影,晨昏各异,四季不同,使静态的楼梯成为承载光线的容器。





楼梯不仅是垂直通道,更成为一个微型的自然生态,潜移默化地调节着空间的氛围。它让居住者在家中即可感知天气的更迭、光线的韵律,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滋养,真正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居的生活理想。





设计后新居住环境
围绕委托人的梦想与房屋现状,空间改造以“生命与自然”为设计主题,聚焦于四个核心维度,将老别墅重塑为一个兼具安全保障、自然气息、艺术氛围、安全保障与高效格局的理想家。
1.安全保障:根治隐疾,构筑安心港湾从结构安全到细节呵护,全面提升居住安全感。解决渗漏问题,加固阳台结构,并将楼梯进行适老化改造,为父母打造一个安心无忧的养老环境。
2.格局功能:高效整合,满足多元需求针对单层面积狭小,进行精准的空间重组与功能整合。巧妙布局,在有限空间内满足休息、团聚、种花养草、老人轮流小住等多元需求,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
3.艺术氛围:定制美学,浸润居家日常将艺术感融入生活细节。将特别设计自然主题的家具与灯具,使家不仅是居所,更成为彰显个性与审美的艺术空间,让家人的生活被美与温情环绕。
4.融入自然:引光造景,实现园居梦想有效解决采光与通风难题,将阳光、绿意与清风引入室内,改善阴暗和潮湿环境。通过规划庭院、阳台与花园,让母亲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种植乐趣,实现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理想。

玄关
通过将入户门向外推移一米,形成了独立的玄关长厅,解决了原户型无玄关、收纳不足的问题。拆除左侧墙体,顺势打造了整面通顶鞋柜,极大提升了储物能力。选用米色、原木色营造温润感,营造出温暖归家的第一印象。





客厅
客厅改变了原空间动线紊乱、昏暗压抑的格局。通过将入户门整体外推并调整了直冲大门的楼梯方向,下沉式客厅得以成为一个完整、围合的家庭核心区,塑造出更为流畅的生活动线。





设计充分考量了业主家人的团聚需求。柔软的浅绿色沙发与橙色单椅构成温馨的交谈区域,陈列架兼具藏书与展示功能,将文化气息融入日常。





后花园的规划紧密围绕提升客厅体验而展开。通过清理杂乱、重塑地形,我们为客厅打造了一个视觉通透、功能丰富的延伸空间——既可休闲,亦能种植。不仅将绿色景观和良好采光引入室内,花园中芳香植物的疗愈气息也弥散至客厅。最终,这个花园成功地将自然生机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客厅不可或缺的活力背景。





豆沙绿沙发、圆形茶几上的鲜花与窗外绿意相映成趣,优雅的拱形窗户将庭院景色框成一幅动态画卷。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革新,更成为承载家人情感与记忆的容器,完美实现了妈妈期盼的阳光满屋、家人常伴的梦想生活。





电视墙一侧的吊灯来自团队的自主设计,以“蜻蜓点水”为创意灵感,巧妙呼应家的自然主题。灯具上部以镂空网格勾勒出蜻蜓翅膀的轻盈形态,下部垂坠光滑球形灯罩,宛若轻触水面。当光线亮起,翅膀的纹理在墙面投下灵动光影,虚实交织,为空间注入静谧而富有诗意的艺术气息。


▼ “蜻蜓点水”吊灯绘制手稿



餐厅
餐厅打破原有逼仄格局,创造了一个开放、流畅且充满温情的用餐空间。通过向天井延伸一米,并围绕不可拆除的结构柱定制椭圆形大理石餐桌,不仅巧妙化解了结构难题,更极大地优化了动线,使环绕通行变得轻松自如。





餐厅中自主设计的家具和灯具依旧延续“生命与自然”的主题。上方悬挂的波纹灯名为“涟漪之下”,以“鱼眼中的世界”为灵感,灯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波纹材质,在空间投下如水波般灵动柔和的光晕,营造出静谧的艺术氛围。自主设计的另一款名为“拥抱”的餐椅,以其环绕式的弧线造型,宛如张开的手臂,为就坐者提供踏实承托,无声地传递着家人间的爱意、支持与安全感。


▼“涟漪之下”吊灯绘制手稿



厨房引入光与景,通过清理前院杂树并保留拱形窗,将葱茏绿意变为一幅生动的框景,极大改善了采光。布局上,取消原公卫以扩大空间,凭借中厨联动门切换高效的U型操作台与岛台,打造出一个明亮、通透且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烹饪空间。





主卧
通过巧妙利用原有楼梯间空间,我们将二楼重新规划为两个独立的套房,彻底解决了原有卧室门正对卫生间的尴尬格局。主卧套房内增设了独立玄关、衣帽间及专属卫生间,不仅极大提升了私密性与便利性,更在动线上实现了静线分离。
中间的过道区域还设置了共享水吧台与电梯出口,充分考虑了老人起夜饮水与垂直交通的需求,每一处设计都体现了对父母晚年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





窗边的一对沙发和餐椅同样是来自我们团队的自主设计,也属于“拥抱”系列,圆润的曲线和环抱式的造型,宛如一双温暖坚实的臂弯,象征着父母一生彼此的扶持与陪伴。当阳光透过纱帘洒落,他们可在此休憩对坐,这一设计不仅提供了身体上的舒适承托,更让空间充满了无声的爱意与温情,成为家人之间深厚情感的具象表达。


▼“拥抱”沙发绘制手稿



主卫采用深绿色条纹瓷砖与温润木质柜体搭配,营造出宁静自然的氛围。竖向铺贴的瓷砖延展了空间视觉高度,绿色大理石台面则与整体自然主题呼应。





老人房
老人房通过多扇法式拱形窗将室外绿意充分引入,与自然对望。空间布局开阔流畅,家具边角均作圆润处理,床头设置触手可及的开关与插座位。米色基调与木质元素营造出温馨氛围,床头一抹红色植栽点缀出生机,在细节中贯穿适老关怀与自然主题。





卫生间巧妙利用大窗将庭院景观纳入视野,让日常梳洗也成为与自然的对话。浅木色浴室柜与防滑地砖兼顾美感与安全,智能马桶旁预埋扶手安装条件,彰显无障碍设计的前瞻考量。镜柜与台面高度经细致推敲,契合老人的使用习惯,更加安全便利。





女儿房
三楼通过楼梯间多余空间,给女儿完成了卧室玄关和衣帽间的设计。女儿房以自然生长与趣味探索为主题,打造出集花园书房、衣帽间与休憩区于一体的温馨套房。圆弧形吊顶与圆形过道地面上下呼应,形成充满艺术趣味的入户玄关,既柔化了空间动线,也为归家注入仪式感。整体以暖木与米色为基调,营造出柔和且包容的成长氛围。





空间细节处处呼应自然主题。天鹅绒墙面变为光的媒介,光线打在上面,不会形成生硬的光斑,而是被无数微小的绒面柔柔地漫散开,形成如诗般斑驳静谧的阴影。在温馨有床头悬挂的白色花苞吊灯,以优雅形态点亮一室温柔。一侧墙面设置虚实结合的盲盒手办展示柜,圆孔镂空柜门兼顾通透性与趣味感,让心爱藏品巧妙点缀空间。





女儿卫延续自然质感,浅木色浴室柜与深色大理石台面构成简洁现代的视觉对比。窗外可以看山观树,成为梳洗时的动态背景。干湿分离布局合理,圆形镜面与弧形元素柔化空间线条,在实用功能中延续了整个套房的温润气质。





书房&花园
自然光线从天窗倾泻而下,照亮整个空间。阳光随时间在木质地板上游走,形成动态的光影画卷,完美呼应“生命与自然”的主题。天窗不仅满足照明需求,更将天空的变幻引入室内,让居住者在伏案间隙也能感受云卷云舒的自然诗意。





空间布局巧妙连通室内外,透过玻璃门可将花园绿意尽收眼底。纱帘柔化了直射光线,墙面悬挂的九宫格相框记录着家庭温馨瞬间。黑色书桌与白色座椅构成简约对比,桌上鲜花与窗外植物相互呼应,营造出宁静而充满生机的阅读氛围。





阳光透过天窗洒在书架上,光线在木质隔板与书籍封面上流淌,营造出静谧柔和的氛围。





花园解决了和隔壁邻居搭建的阳光房之间的遮挡关系,设计了花墙,休闲区,种植区,保证视野看出去皆是风景。木质长椅与圆形小桌构成舒适的休闲角落。茂密绿植形成天然屏障,巧妙遮住邻居视线。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斑驳光点,营造出置身森林般的静谧感,让小小庭院成为与自然对话的疗愈空间。





负一楼
负一楼打破原有阴暗潮湿的格局,通过贯通三楼的垂直光井的大天窗,将自然光引入下来。气流与光线的极大改善,使得原本被压抑的空间得以呼吸,蜕变为明亮、干燥且充满活力的多功能活动区域。
负一楼的多功能区整合了茶室、阅读与休闲属性。深棕色木质长桌与墙上悬挂着父亲的书法作品奠定了空间的文化基调。一侧的橙色沙发与落地灯围合出舒适的休闲角落,而楼梯下的绿植造景则成为视觉焦点,将室内外氛围巧妙连通。整个区域在柔和灯光映衬下,营造出宁静而有温度的惬意氛围。





利用楼梯下方空间,打造了一处充满自然野趣的景观角落,给父亲开辟出一块鱼池,满足其养鱼乐趣。密叶猴耳环、彩虹蕨、金叶菖蒲、网纹草都生长正旺,碎石铺地,点缀以绿植和灰白石板,营造出静谧的微型庭院,将自然元素无缝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空间中一处动人的诗意景观。





为业主量身打造的这张多功能桌,巧妙融合了阅读、品茗与娱乐等场景。其核心亮点在于桌面中部可整体取下,化作墙面的艺术木版画;待亲友相聚时,又能完整嵌入,延展为一张满足多人使用的长桌。一书一画之间,实现从日常独处到欢聚时光的自由切换。





位于角落的休闲区,其橙色沙发设计巧妙,可轻松展开变为一张舒适的床铺。这一功能为临时留宿的客人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体现了设计对空间多功能性和未来可能性的周全考量,在保持日常整洁美观的同时,暗藏了实用的应急功能。





利用原来的楼梯空间设计了负一楼的公卫、800库、电梯间和过厅。浅木色橱柜嵌入洗衣机烘干机,功能完备;过厅的弧形展示墙与悬浮层板增添艺术感;800库提供充裕收纳。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推敲,在满足极致实用性的同时,也保持了与整体自然美学风格的高度一致。





在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特别感谢南京观享际SKH的伙伴们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全力协助软装进场与收尾工作,不辞辛劳地参与整理布置。正是各方伙伴们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奉献,才确保了项目在紧迫的工期内得以圆满落地,这份深情厚谊,我们铭记于心!
项目以“生命与自然”为灵感主线,将艺术感知融入空间脉络,为业主圆了一个向往多年的田园居梦。我们在设计中植入叶脉楼梯、光影天窗、室内花园、自然家具等意象,使家成为会呼吸的生态系统。母亲期盼的阳光与花草、父亲钟爱的字画茶香、女儿成长中的独立天地,均在这一方自然之境中得以安放。一家人的相互守护,正如植物向着光生长,无声却坚定,也让“设计”真正成为传递温暖与陪伴的载体。
尽管项目面临异地协调与结构限制等多重挑战,团队始终秉持“设计向善”的信念,以专业与坚持将理想蓝图逐一落地。当阳光透过天窗洒进室内,绿意沿墙悄然生长,我们欣慰地看到,生活在此刻回归本质——自然、艺术与情感交织成诗。愿这处焕然新生的家,不仅安放他们的身体,更滋养其精神,在四季流转中,延续独属于他们的天伦温暖与生命故事。


项目平面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梦想改造家 · 妈妈的田园梦
项目地址|中国 南京
设计机构|STUDIO.Y室内设计事务所
项目面积|200㎡
完工时间|2025年11月
空间摄影 | 丛林空间摄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达人室内设计网,小编微信号➤wonadea2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5-11-22 18:30 , Processed in 0.11913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