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上海摩克设计袁宗磊 | 一座上海20年庄园老宅的减法复兴

达人设计

网站总编

私信回帖



袁宗磊THE DESIGNER
上海MAXK摩克室内设计合伙人兼首席设计师。著名室内设计师,F&E软装设计师,资深品牌视觉形象顾问,以“型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为设计信条,汇聚多元文化视野,并深耕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






空间入口的光影与“半马”青铜雕塑奠定了整个家的主旋律。
走进这栋位于上海近郊的庄园式大宅,仿佛进入了一部长篇叙事。这是一栋自带独立花园与泳池的独栋别墅,地面两层,地下一层,庭院里古树成荫,绿荫如盖,隐蔽性极佳。它有着托斯卡纳式的红陶瓦屋顶与浅米色石墙,对称的立柱与栏杆延续着新古典主义的秩序感。石材砌面与周围环境呼应,大面积落地窗与环绕露台营造出内外流动的生活场景。






从正门步入,左手边的会客室拥有挑高的三角屋顶,壁炉被改造为更加简约有力的款式,设计师顺势将风格多元的经典家具融入其中。右侧的灰色Neoz沙发为Philippe Starck为Driade设计的经典之作,左侧的白色三人沙发来自罗奇堡,已陪伴了主人二十年,法式经典风格咖啡桌同样来自罗奇堡,黑色墩子来自Minotti。右图:会客室一角,落地灯来自Armani/Casa,边桌上的雕塑来自艺术家颜石林,墙上的艺术作品来自旅日艺术家陈西瑜。
二十年前,当它还是毛坯房时,设计师袁宗磊受托为屋主徐小姐进行整体的规划。在那个需要冒险与直觉的年代,现代简约的风格尚未在中国普及,市场上充斥着美式家居的流行样式,屋主徐小姐却选择信任袁宗磊的眼光,做出了在当时颇为大胆的决定:引入现代风格的家具,收藏当时颇具潜力的艺术与设计作品作为这个家的点睛之笔。





主客厅中,Armani/Casa的落地灯和经典条纹沙发被保留了下来。
二十年后,袁宗磊再次被邀请回来,改造这个当初由他亲手设计完成的家。面对一个已经承载了二十年生活的空间,袁宗磊没有选择推倒重来,而是以“减法”进行更新。约七成的“老家具”仍被保留下来,如Armani/Casa标志性的Logo台灯,以及同样出自该品牌的经典条纹沙发,罗奇堡的沙发和桌子……它们带着岁月的印痕,被重新纳入新的生活语境。





“斑驳”自然的墙面为艺术院校的学生手工绘制,为整个家奠定了基调。黄色扶手椅来自B&B Italia,客厅沙发的软包更换为浅色麻布。
当下的生活与审美,不再强调面面俱到的精致或者过于惹眼的装饰,反而回归一种松弛自然的优雅。比如,在房子设计之初,袁宗磊发现了一款在市场上尚未被使用的艺术漆,可以呈现如欧洲历史建筑般斑驳沉淀的墙体肌理,为此,他邀请了艺术院校的学生以手绘的形式打造出独特的挑高的墙面。





设计师将家的整体色调、局部材质进行了调整,在保留过去痕迹的基础上“做减法”,使氛围轻盈优雅。
此次,他将家中原本搭配的繁复花纹壁纸全部剥离,让这片大面积“斑驳”的墙体重新成为了空间的主基调。为了进一步增强墙面带来的有些侘寂,又有些南法庄园感的独特氛围,主客厅中,沙发的红色丝绒被替换成白色麻布,厚重的窗帘化为轻盈的纱帘,为老房子注入清新的呼吸。





开放式厨房延续着法式风格,橱柜来自法国品牌Mobalpa,红色椅子来自Driade。自然的材质与色调充斥于空间的各个角落,形成丰富的肌理对比,插花艺术作品来自花艺师Jack Chang。
袁宗磊说:“好的设计不是要把过去擦掉,而是与过去对话。”在这座住宅里,时间不是需要掩盖的旧痕,而是构成美学的重要部分。在这种叙事中,空间与人共同成长。新落成的空间既承袭了欧洲庄园式住宅的典雅气度,又在上海的当代语境中完成一次折中与再演绎,庄重而不失闲适,优雅而不过度张扬。





茶室里,中国艺术家黄渊青以书法为灵感的抽象画,与来自意大利的Poliform茶桌相得益彰。
袁宗磊一再强调“融合”:东方与西方,经典与当代,人与物之间的对话。在这里,融合不是表象的折中,而是一种日常的自然流动。“做加法容易,做减法却需要修炼。”他说。他将混搭逻辑延伸到住宅之中,让空间在经典与当代之间找到平衡。





上图:主卧维持着简约与克制,拥有硬朗框架的Alcova床来自Maxalto,经典扶手椅来自Herman Miller;下图:艺术氛围同样在主卧卫生间延续。中央的艺术浴缸来自科勒,艺术家钱纲的作品《风》为空间增加了轻松透气感,角落里的USM白色收纳柜则巧妙平衡着经典与现代。
进入一层,欧式坡屋顶的天花板高低起伏,营造出生动的层次感。从主客厅到第二客厅,再到厨房与餐厅,整个空间开敞而流动,如同舒适的法式沙龙,朋友们可以随意聚集,三五成群地谈笑。只有茶室单独隔出来,被安排在入口处。这一细节既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礼序,也为日常生活保留了一处安静角落。袁宗磊说,中国人需要茶室,西方人习惯客厅,而真正的当代生活应该能同时容纳两者。茶室里,中国艺术家黄渊青以书法为灵感的抽象画,与来自意大利的茶桌相得益彰。





主卧空间,在有些年代感的木质框架落地窗边,特意保留了一方空间,这里是主人挚爱的休息区,引自然入室,一张Minotti早期的Carnaby Double系列躺床,搭配Artemide的落地灯和B&B Italia的白色凳子颇有露营的氛围。
二层的主卧室则由三个房间打通而成,壁炉在一角温暖闪烁,沙发与落地窗引入花园的美丽景致。卧室不只是睡眠空间,也是承载生活松弛节奏的场所,可以小憩,可以阅读或看电影,让阳光和月光在这里慢慢流淌。





地下一层的玄关,摆放着艺术家陈逸飞的西藏主题油画,该作品为屋主早年的收藏。
位于地下一层的休闲室,B&B Italia的躺椅搭配Minotti的旋转书柜,营造出摩登现代的氛围。
地下一层则被彻底解放,成为家庭的秘密花园,影音室、台球室、健身房与酒吧融为一体,娱乐与社交在这里自然发生。袁宗磊对地下一层格局进行重新整合,让每个空间尽可能地享受到自然光的润养。





入口处的“半马”青铜雕塑来自法国艺术家Arnaud Kasper。
无处不在的艺术作品则宣告着在这个家中,艺术并不是附庸,而是核心。事实上,出于爱好与直觉,屋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收藏当代艺术,袁宗磊则充当了艺术顾问的角色。许多作品如今已水涨船高,但在这个家中,收藏首先是为生活服务的。





二层的走道成为了画廊般的存在,悬挂着艺术家何曦的《太湖石》、钱纲的《女人与豹》等作品。楼梯间独特的手绘墙壁与意大利手工吹制吊灯相得益彰。
步入大门,第一件映入眼帘的作品,是法国艺术家Arnaud Kasper的“半马”青铜雕塑,立在玄关处,瞬间营造出充满想象力的氛围。楼梯旁的挑高空间达七米多,一盏意大利手工吹制的吊灯自顶垂下,在斑驳的艺术漆墙面上投下光影,恢弘而静谧。





餐厅区域,石质壁炉为二十年前的定制设计,袁宗磊在此次改造中即兴敲破了一些花瓣,并将墙面重新覆以天然织物,为餐厅增添了自然的艺术气息。壁炉上摆放着潮玩Kaws与艺术家岳敏君的联名款——屋主在收藏时Kaws尚未走红,如今已是一件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藏品。餐桌搭配的昌迪加尔椅来自Cassina,侘寂风格花瓶来自日本手作品牌,橙色花瓶来自Iittala。
一层的石质壁炉为二十年前的定制设计,屋主担心玫瑰花瓣状的装饰显得过于完美,甚至略显程式化,但袁宗磊坚持保留,只是即兴敲破了一些花瓣。残缺感与手工感让它摇身一变,多了一种艺术气息。艺术在这里更多被看作日常,而非点缀。它是呼吸,是生活的节奏,点亮空间,让家的精气神更为丰满。几乎每个空间都能见到艺术的踪影。





楼梯间镜头的一角,也被艺术品与家具温柔地装饰起来。
二层的廊道里也悬挂着绘画,或摆放着雕塑,并配有尺度合宜的桌椅,让人可以随时驻足或小坐,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当艺术与生活相互渗透,房子不只是居所,更像一个灵感与情感交织的舞台。





拾级而上,二层通往主卧的过道通过木色的变化营造出深邃的景深,墙面上的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贺娟,边柜来自Armani/Casa。
这栋住宅的故事,不只一次空间改造,更是一段长达二十年的美学旅程。屋主蜕变为成熟的艺术收藏家,袁宗磊也成长为能以“松弛”与“融合”回应生活复杂性的创作者。房子因此成为他们关系的见证,亦是岁月的真实映照。他们在这里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尊重旧物,让时间成为美的一部分;强调融合,让空间呈现松弛与自在;以艺术点亮生活,让住宅成为一个有“神”的存在。





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户外空间,Molteni&C户外家具来自家天地。
在当代快速更迭的语境中,这样的设计实践显得弥足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住宅并不是潮流的展厅,而是时间与生活的容器。好的设计,不是炫技,而是让人感到安稳与舒展。正如这座住宅所呈现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达人室内设计网,小编微信号➤wonadea2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5-11-20 01:52 , Processed in 0.15532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