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无间设计 | 云南德钦梅里泊度酒店
达人设计  / 发表于 昨天 16:36 |酒店餐厅[严选]  / 精品豪华酒店

达人设计

网站总编

私信回帖



前言Preface
“初到梅里,是2022年初春。落地香格里拉时已是傍晚,天很快黑了下来。迎面而来的是这片原始而神秘的土地:凛冽的风、飘扬的经幡、质朴的民居和寺庙。黑夜是纯净的黑,漫无边际,声音无迹可寻,唯有偶尔传来的低沉铃声,声音近得仿佛就在耳边,却看不见其源。后来我们才明白,那是牦牛脖上古旧的铜铃,在寂静夜晚的空旷中回响。
次日中午,我们抵达现场。建筑坐落在梅里雪山观景台一侧,我们登上楼板,眼前的景象瞬间开阔,卡瓦格博峰的全貌在凝视中愈发清晰。初春的雪山覆雪厚重,连绵的山脉,以一种庞然而静默的形象伏在我们的面前,她近在眼前,却触不可及。
这种强烈的在地感,促使我们决意:让雪山的在地力量最大限度地融入空间设计,超越常规形式,与环境共生,与其肌理、其韵律同频。
我们获得的基础条件是一座现代主义白盒子建筑,横向展开,形成条状节奏。西侧,集成了公区的各种功能,部分楼层沿雪山方向进行轴线扭转,呈现独特的纵向挑空效果。东侧,布置了三十余间客房,沿轴线朝雪山扭转,赋予每间客房一个户外的露台。
从观景的角度出发,室内空间无疑占据了显著优势。然而,这种优势伴随着设计上的复杂性与挑战:室内需要思考设计介入的方式,如何通过空间语言引入当地人文语境,延续在地文化的脉络;如何在公区构筑清晰而利落的体块关系,同时营造出款待精神的空间节奏,在庇护与开放、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找平衡。”

艺术史学家巫鸿曾说,现代人的眼睛是迟钝的。目光的纯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心境的澄明,孕育出新一代文人式的思考。当设计师面对一片壮阔之景,历经修炼的眼睛,能透过景致洞见雪山给予设计的启示与可能性。
对于设计师如此,对每一位前来此地的人亦然。梅里雪山的旅途是朝向内心深处的跋涉。所以,这注定是一场不同于寻常的旅行:来者非游客,而是旅人,怀揣探寻与超越之心。

我们以初抵梅里的五感,解构藏地民居元素与形式,从当地白色涂料的肌理与方形“卡尔”民居的建筑形态中汲取灵感,收集手工艺与五感的特征,让雪山的在地力量最大限度地融入空间设计,从声音、色彩、质感、空间形态出发,在神圣与日常之间找寻一种平衡与意趣。

于是,在设计策略的推敲中,我们以这些体块形式为载体,通过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加以重塑,既延续了自然的拙朴在地性,又让设计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流动。空间由此成为精神的容器,使旅人得以在雪山之下感知时间与生命的回响。

酒店,是时代进程的投影,映照着每一段生活方式的变迁。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迁徙节奏,生产方式和交通的革新,使得商旅需求骤然增长,现代酒店业自此进入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所以,这一代酒店,以功能的完整与服务的标准化回应效率与便利的需求,成为一种目的明确的过渡性停留。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商旅的需求依旧存在,但是人们却在日渐标准化的体验中对旅行原本该有的丰沛有了需求。此刻,我们所寻求的,或许是一种更贴近人本、关乎人居的“旅居酒店”。

上世纪末,杰弗里·巴瓦等建筑师在东南亚尝试将地域气候、材料特性与文化仪式纳入设计之中,为现代酒店开启了另一种可能。这种方式影响了国际酒店品牌的设计逻辑,也催生出新的度假酒店类型细分。它们开始摆脱庞大体量的枷锁,朝着更小尺度、更精深的方向展开,对个体体验的关注愈发具体而细腻。

而这份关切,在东方有更悠久的文化基础可循。
文徵明《东园图》中曾描绘一幅访友图景:三两知己共聚东园,鉴画、赏花、言欢。中国人心中的“酒店”,向来关乎分享美好与陪伴,关乎人与人之间细密柔韧的联系,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从共处中生发情感,由此创作诗词、歌赋、书画,恰能呈现中国人旅居的一种美好意象。
下一代酒店,在不同的体系与思考中生发,以在地文化为基底,将自然、历史与人文融入旅居的精神性场所。居停于此,不仅是身体的安放,更是一次对居住的诗意化表达,也可能成为通向自我的一种方式:容身,亦容心。

入口
我们视建筑外墙与道路之间的缝隙为一种巧妙的介入,也为室内注入悬念,令初入者在不经意间便已进入一段旅程。外墙以原石砌筑,构成一条层层递进的围墙,与地貌相融,空间因此静静生长、叠落,不断增添底部的层次感。层层转折处的窄缝将远山与光影悄然引入,使进入室内前的每一步都积蓄着未知的惊喜与期待。
夜幕垂落,火光升起,入口被温暖映亮,舟车劳顿的旅人被这片宁静环抱。推门之时,铃声响起,像应和着远山的沉默,幽深、山水画般的景象徐徐展开。于是,梅里泊度酒店以藏地的温情迎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

中庭
在纵向的空间中,我们构建了一座概念意义上的四方白塔,借由不规则的矩形开口,形成不同角度的望与停。塔内的楼梯,黑色皮革、黄铜与黑色木作交织成雕塑般的形态。基于高海拔环境的考量,原本通达五层楼梯调整为三层结构,使“白塔”与建筑分离而立,连接一至三层。

中庭楼梯
顶部开孔引入日光,光影的流动引导人仰望、凝视天际的辽远。塔底设有一片水面,夜晚时分,星光与灯影交融于水面,赋予空间以自然的沉静,又隐隐流露出藏地的神秘。
中庭顶部开设错落的孔洞


会客厅
《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曾描绘广州著名的“太史第”,主人江孔殷是美食家,以待客闻名。座上宾朋皆为时贤。他不喜筵开百席,饭厅只置一桌。菜肴精细,皆应时令,心意溢于细节,友人同席,乐亦融融。这正是无间设计从传统中汲取的文化脉络与传承,顶级酒店的温情恰在于此:细腻、克制、舒适,不过于隆重却情感真切。
会客厅置入一座火塘
大堂设于一层,进入其中,仿佛步入一位藏地智者的客厅,温暖的木质环境中,酥油茶香、火塘炭块、松软沙发,都随着空气晃动的油灯火光,与雪山的框景一道静伏于此,关于未来的种种时刻由此展开。

全日餐厅
二层餐厅随地形变化而布局,既保留私密性,又回应自然。石质矮墙与地形结合共生,形成内外相望的用餐区。超尺度石台与铸铁结构的结合,回应了石材与“卡尔”建筑的对话;旁侧的氧化黄铜腔体,折射出饮品如同展示柜中晶莹的姿态。

餐厅露台就餐区
室外,有一处扭转的矩形平台,这里可以凝望完整的梅里雪山,于是我们在此处设置了能够烤炙的石质摇炉与神秘纹样的长桌,牦牛铃铛声随风飘来,视觉与听觉交织,共同铭刻下这一刻的永恒。

高空酒吧
四层的白塔塔顶,一处矩形的挑空,白塔的轴线与其在这里汇合,形成了弥漫着光线的巨大腔体。立面上有两处横向的观景面,一面是连绵的雪山,一面是峡谷,仿若天然的矿山岩洞,带着原始的静谧与力量。我们希望这个空间能够让人从白天待到夜晚,它需要有浓度,同时要有些许神性,于是我们在这里置入超尺度的琉璃吧台、宽大的沙发与炭火壁炉,当琉璃灯光点亮时,细腻的光线洒落,朝峡谷望去,鹰影盘旋,这一切被简洁的线条与空间赋予诗意。因此,这家酒店里拥有了3600米海拔上一家特别的酒吧。

半室外冥想空间
五层是一个洄游式的空间,布满孔洞的墙体让午后阳光在此轻柔流淌,遁入廊道,雪山的景色通过这一切,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空中画廊
亚洲最高的空中画廊内,空间与艺术之间自然而然地契合,暗调将人带入一种静默。那透出的光,稀薄而不绝,带有藏地所特有的神性感知,仿佛来自远古,又指向内在,从布满孔洞的半室外冥想空间浮现,并在向内的过程中愈加集中。人被安置在一种不动的中心,情绪缓慢下沉,自我被柔软地托举。

观景水庭
旅人自窄隙步入,沿曲径而至顶层露台,玛尼堆为灵感的雕塑矗立一侧,雪景因之添一前景,使风景在视野中层叠延展,纵深交错。起承转合之中,空间愈紧,愈静,心中未见的雪山渐而迫近,直到日照金山在水的倒影尽头被戏剧感地凝聚、豁然。在大地的巍然下,将自然的崇高与敬畏推向无穷。
“记忆可能与现实贴得很紧,有如对事件的复述,但不以此为目的;有的则以诗意情怀捕捉难以复制的感觉,如一缕气味、一段旋律引起的悸动。”
——巫鸿 《豹迹:与记忆有关》

会馆
东亚的酒店,总隐含一种探访生活的意味。我们以家的视角构筑“我在雪山的家”,并不是一种字面意义上“家”的感受,更多是传统文化中家的精神——朋友来访、相待以诚。踏入,走进建筑时铃铛轻响的探寻感;入内,被酥油茶、佳肴、清茶的温润款待;归家,触摸刺绣门牌、毛毡带来的柔韧温情。东方文化的隐约与温暖,往往在细微之处悄然流露。
融入他者的生活,“避世的圣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家”。
所以,我们期望旅人感受的,是关于此地的 “此时此刻”——不仅是当下的感知,更是未来回望时,铭刻心底的的彼时彼刻。因此,酒店的空间精神被凝练为“Moment”,而“我在雪山的家”则是这份精神的具象化。

会馆
在公共空间的构思中,我们为停留赋予了多重形式,期望每一段停驻都成为一次独特的时刻(Moment)。在这片刻的延续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尝试,也是对于近五十米客房走廊的一种解决方案。
由于客房布局的视野需求,房间集中规划在南侧,造成北侧的走廊无休止地贯穿整层,带来人与人对视的尴尬。我们重新定义布局,在每层中央移除一间客房,而预留公共空间,将空间向内部退让,与建筑轴线的扭转相呼应,从而消解视线的直接碰撞,平凡的走廊转瞬变为不期而遇的交汇点。空间中贯通的孔洞形成了垂直方向的流动和趣味,也赋予了空间纵深感。
于是,高海拔的清空之下,黑胶低缓而起,旅人稍驻,便在这个陌生的场地中与雪山默然相逢,幸福感油然而生。

客房区域
每扇门前,我们以一处温馨的转角,创造出梯形空间,断开对视的凝滞;保护隐私的同时,又赋予视线新的流动方向。
藏式手工刺绣
门前悬挂的是一枚藏式刺绣的号码牌,皮绳轻拂,包裹门把手的温润触感在手指间缓缓流淌,似在邀请旅人步入那热情而温暖的“我在雪山的家”。
客房设计在舒适与仪式感之间达成微妙平衡,细节之处却超越常规。行李空间以羊毛毡铺陈,柔软且温暖,仿佛完全融入、置身藏地的家庭生活其中。

为便于露台上的摄影,我们设置了红光暖灯点位,并为之专门定制灯罩。白日里,这些灯罩静默如雕塑,赋予空间独特的视觉符号。为了捕捉日照金山的瞬息变化,洗面台面朝雪山,翻转镜面应时而生。

空间中留白,予以艺术品专属空间;材料选用亦具深意,岩石看似粗粝而自然,使用时却触感细腻;牦牛绒与铸铁的拙朴碰撞,共同呈现对这片土地无声而默契的回应。
对于旅行,我们会怀着精神性的期待,渴望与自己对话,渴望与信念触碰。梅里雪山,有着无可撼动的纯净力量。面对她,我们所塑造的空间,是向她敞开的心灵洞穴,旅人们在这里获得能量,获得与自我对话的可能,但是更多的,是获得看见真实的能力。
“回想初次抵达,无尽黑夜中那近在咫尺的铜铃声响,彼时的我误以为是对这片土地的陌生所生的错觉。今时回想,那并非误判。铜铃的回响虽远犹近,但它确是在我内心深处轻轻敲响,在茫茫浓雾中摇着铃铛,向我述说着何处是心安的此时此刻。”


设计总监&无间创始人吴滨



项目主创团队


室内设计:W.DESIGN 无间设计
软装设计:W.DESIGN 无间软装
项目名称:德钦梅里泊度酒店
业主:德钦梅里泊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面积:6000㎡
项目地址:中国德钦
完工时间:2024年10月
照明顾问:LIHuo离火照明设计(重庆)有限公司朱理东、罗映钟、李亚兰
软装落地及采买:德钦梅里泊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地王国际地板
策划:Bobo Zhou
摄影:如你所见—王厅
视频:Z Wang Studio
撰文/编辑:Ricard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达人室内设计网,小编微信号➤wonadea2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5-9-6 18:03 , Processed in 0.13968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