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交汇处,水乡温婉时。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因位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带,既受江南文化的润泽,又有着北方文化的豪迈。"万物和,归一园",在南通景观绝美的紫琅湖畔,招商蛇口以"自然隐奢"为概念,打造了和园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与客户深度共创的产品。居于和园,在湖边这段与自然、在地文化共生的岁月中,生活的时日在湖光山色的陪伴下好像也如童话故事般浪漫了起来。
故事对人总是有着吸引力的,且奇境故事尤甚。其吸引力或许不只在于故事中与现实迥异的描述,根据文字或是讲述展开的想象过程于读者、听众而言也是一种愉悦与享受。
项目以法式风格为意向之一种,延续着和园打破平庸叙事的态度,展现生活格调的同时也将想象的天际逐渐落为居所中的风景,有关童话、幻境的畅想也随之变为住宅里的点滴。
或许在过往一些记忆中,法式风格有着华丽却略显厚重的嫌疑,但是那从历史脉络流淌至今的馥郁气息所特有的醇厚踏实感,依然值得用温柔的心绪去揣摩续写。
温柔浪漫的法式为相,现代的开放利落为骨,项目客餐厅部分作为此番考量的先锋模板应运而生。
对空间可塑性与通透感的探索,是项目施展到布局的"魔法"。原本处于玄关侧的餐厅转移到了楼梯处,客厅与半开放式厨房和小吧台贯连,布局上的现代性使客餐厅空间从视觉到体验上都更加大开大合,让家庭之间、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得以更加随性自如。
传统法式中繁复绚丽的纹样,通过简化、意向演变等形式呈现在他处。优雅的线条、轮廓以家具的形象及摆放方式呈现:弧形沙发有着山谷般的起伏韵律,低饱和的浅色调像是午后和煦的阳光,温柔包裹着休憩的人儿;一旁的深棕色茶几有着鹅卵石般的圆润,带着未经雕琢的质朴,与外界自然的葱郁绿意呼应。
令人眼花缭乱的天花雕刻也幻形易貌,成为一件件简洁又贴合法式柔和、唯美感的灯具,令人心驰。每件看似独立的家私、装置共同点缀着厅堂,成为主人与空间、生活对话的媒介。
来到二层家族成员之间的小客厅,更具个人色彩的氛围感迎面而来。
这个家庭公区有着像阿莉埃蒂的房间的迷人感:书籍与小巧精致的收集藏品诉说着场景的文艺气息,陈设的纹理与家私灯具的别致造型在提供功能作用的同时也自成风景,将这个既是卧室与大客厅之间、也是各个卧室之间的过渡缓冲地带优雅呈现。
小座或是卧于贵妃椅式的小沙发上,看着窗外葱茏草木茵茵,类似画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中的闲情悠然感受油然而生。
如果说舒适是空间的底色,艺术便是跃动的高光。
缓步迈向私人领域的时刻,安睡在梦幻乡中的惬意场景,虽未至却已令人心安。
主卧门口处的小玄关与二层小客厅的概念同源,作为一个既是从开放转向私密的过渡地带,也是留白的小空间,充满想象的抽象画作与精巧的装饰暗示着项目从物质到精神装点生活的手段,使艺术的氛围与居家的松弛融合得更加自然。
若以音乐为例,厅堂卧房是"主调"空间,书房空间与多功能空间则是"复调"空间,没有了明确的"主旋律"与"伴奏"之分,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艺术角落都是重要的旋律线条,彼此之间如不同的节奏、音高,形成交织、对比。"
静谧"在书房,天井的落地窗好似无形的画框,"画"的内容却不再是窗外的四季光影,而是这间给人奇幻异境感的小屋。在此的阅读、绘画等活动在带有中古色彩的"伴读"们的陪伴下愈发沉浸陶醉;"
喧然"在会客厅,或聚集或分散的座位,默默地契合着主客欢聚的亲密或是成员各自的小沙龙;若是在举杯畅谈的同时有人在庭院旁的音乐区奏乐一曲,刹那间的觥筹交错与乐符流转,思绪似乎也被带到了过往那摩登明艳的气氛中。
项目既区别于传统法式中浓郁的色彩与手法、较完整封闭的格局以及严格的对称,又将这些特点转移到具象的家私与抽象的功能对仗中,在厚重与轻盈、陈规与现代之间觅得平衡。风格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流于空间的展示品,而是一个关于"家"的构想。
古典风格的艺术性与当代设计的前瞻性在明暗线之间构成饱满的戏剧对比,学习区、书房、画室、威士忌吧等空间是让屋檐下的每个灵魂都能感受到生活之美好的剧场,而这些灵魂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在艺术与生活的归处留下值得回味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