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咫尺新作︱『无界、有序、有光』,180㎡知识分子理想国
咫尺设计  / 发表于 3 小时前 |家居鉴赏[精选]  / 混搭/艺术

咫尺设计

实力派会员

私信回帖


屋主是一对大学老师+金融精英的组合,「阅读养育灵魂」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习惯,也是他们的育儿理念,他们坚信家的模样,便是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我们不需要电视墙,但需要一面能随手取书的墙。初次沟通时,这句话便奠定了整个设计的基调。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学区房,不是地段,而是让书籍触手可及、让思考成为习惯。

二娃之家,要如何平衡秩序与自由、洁净与温度?我们以「不刻意的舒适」为答案,不刻意追求风格,将阅读场景、亲子互动、收纳逻辑融入空间的每一寸肌理,让家成为滋养精神的容器家人围坐的布局、孩子奔跑的自由、随手放置的绘本与玩具……
这个家,像一位沉默却可靠的陪伴者,温柔接纳着生活的每一处痕迹。

原始平面

平面方案

设计,是听懂屋主未曾说出口的期待,把它们拆解成真实可触摸的细节。这个家,不张扬,却经得起细碎生活的打量;不刻意,却守护着一家人从容成长的轨迹
没有电视的客厅,沙发自由围合,整个公区只为陪伴与交流而生;
超强收纳系统,满墙柜体+独立杂物间,轻轻松松装下四口之家的日常;
儿童房双入口,连接客厅与阳台,打造一条让孩子自由奔跑的环形跑道
客卫双台盆,二娃晨间洗漱压力,主卫干区独立成景,削弱过道冗长感。
剥离花哨的表现手法,这种从容自在的骨骼框架,才最经得起岁月的端详,一起来看看这个家。


每个进入这个家的人,都会被这满面书墙所震撼。“让书融入家,而非被收纳束缚”,是我们与屋主达成的共识。
作为视觉与功能核心,每层层板都嵌入灯带,夜晚暖光漫过书脊,找书成了仪式;下方60公分高的矮柜,专为孩子玩具设计,推入即隐,让客厅随时恢复整洁。


对面的仿洞石墙面实为储物柜,内部延续了“藏书”功能。为方便取物,我们特选大角度铰链,让柜门开启时纳入更多光线。这些细节,都是对“频繁取书”这一日常场景的细致回应。
材质延续是空间的显大秘诀:洞石纹理从柜体延伸至展示架,视觉自然拉长,空间更开阔。
展示架正对主卧门,门后藏着一方精致洗手台——每日进出卧室的瞬间,皆成为与美相遇的仪式。

「无界」是对公区的定义,沙发以 “互动” 为核心摆放,破除传统“面朝电视”的布局。家人无论身处餐厅、西厨或玄关,视线总能交汇。
无电视墙干扰,孩子易沉心阅读,或席地而坐背靠书柜,恍若身处图书馆;想 “偷懒” 时,摆上懒人沙发、降下投影幕布,家庭影院的快乐顷刻降临。


咖啡机下设咖啡豆抽屉、烤箱下配专用烤盘收纳、转角柜容纳中央净水设备、冰箱旁是囤干货的大怪物拉篮……每一件电器都有其“专属收纳位”。这种严密的逻辑,让烹饪从琐碎变从容,烟火日常亦充满秩序之美。


黑灰色玻璃砖隔断化解大门正对卧室门的尴尬,既保障玄关与过道的采光,又以朦胧质感划出柔和的领域界限。
其实我们当时购买了 6 款小样反复比对挑选,才有了这种 “模糊又清透” 的效果。


餐桌旁如滑梯般的弧形结构,实为换鞋凳。归家后可在此小憩,圆弧收边避免磕碰,下方按压抽屉收纳零碎。它模糊了玄关与餐厅的界限,却强化了归家的舒缓节奏。


过道隐形门背后是储物间,内置性价比极高的金属货架。儿童车、行李箱大件物品尽纳于此——这是我们对二胎家庭收纳需求的务实回应。


格栅木门串联起客厅书墙的元素。干区洗手台以岩板分色、悬浮层板打造酒店般的高级感,吊灯为匹配空间,由设计师亲自建模、与厂家反复对接,才将想象落地。
双向收纳柜让干区采光更优,金属杆防物品滑落,下方储物柜囤满洗护


连通的衣帽间兼书房,文件柜与可抽拉的打印机层板,妥帖承载工作需求;打开衣柜,感应灯带即刻亮起,连抽屉把手都是设计师经精心挑选。


干区联通衣帽间与卧室,卧室床头以两种艺术涂料肌理结合石膏板错层,简洁却有层次;床尾妆台的触摸感应灯,开关仅硬币大小,美观且实用。
给有娃家庭的小Tips
柜内加装可调节挂衣杆,为孩子分房前的收纳预留贴心空间。


操纵杆状的门把手、可攀爬的树屋床、双入口形成的环形动线……儿童房成为一个激发探索欲的乐园。等孩子再长大些,这些活动家具也可以灵活更换。


衣柜的猫咪拉手俏皮可爱;彩色柜子的配色历经反复调整,最终以孩子喜爱的模样,成为房间里的活泼风景,更让空间长出了独属他的性格。


大娃的房间简洁实用,灯具和床头柜增加童趣感,床头开放格方便放置书籍、水杯等小物件。


次卫干区双台盆以壁灯为轴完全对称,镜柜与抽纸细节 一碗水端平,适配孩子未来同时洗漱的需求。


这个家的意义,远不止于完成一次装修。它源于一份珍贵的信任,更成就了一场关于日常的细腻回应。我们深知,设计的价值不在于颠覆性的拆改,而在于如何基于真实的生活轨迹,在有限的框架内,创造无限舒适的可能。
读懂屋主对书籍的重视到对家人联结的向往,从满墙的收纳系统到儿童房的双入口动线,从收纳成长轨迹的杂物间到干湿分离的双台盆卫生间布局——我们关注的,正是那些容易被忽略,却深刻影响生活品质的小事。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调整,都是为了这个家能更加顺手、应心。
感谢这份托付,让我们能够以专业和共情力,将二娃之家的琐碎与温暖,转化为空间中有序、有光、有温度的存在。正如我们始终坚信的:家的最高境界,是让空间悄悄退隐,让生活自然发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5-11-13 14:17 , Processed in 0.12334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